我科學家發現蟲“食”塑膠
為解決全球塑膠污染問題提供新思路
【據新華社北京八日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楊軍等人從蟲子吃塑膠的現象出發,研究證實昆蟲及其腸道微生物可高效降解聚乙烯和聚苯乙烯,這一重要發現有望為解決全球塑膠污染問題提供新思路。
源於偶然發現
北航楊軍教授和斯坦福大學吳唯民博士等研究人員,近日在環境期刊《化學圈》二○一八年第一期上以《聚苯乙烯廢棄物在黃粉蟲中的生物降解》為題發表了黃粉蟲嚙食降解聚苯乙烯研究的後續文章。文章說,取自美國的黃粉蟲也能降解聚苯乙烯,補充營養可以增加生物降解率,七種聚苯乙烯廢棄物都能被降解,低密度泡沫塑膠降解最快。第二代幼蟲餵食麥麩和聚苯乙烯可以進一步提高聚苯乙烯降解率。
楊軍最初的發現源於一次偶然。二○○四年春節期間,他發現家裡裝米的塑膠袋被蟲子咬了很多洞。身為清華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的楊軍想:蟲子咬破了塑膠袋,牠吃進去了嗎?如果吃進去了,牠能消化嗎?
帶着這些問題,楊軍等人深入研究發現,蠟蟲確實可以吃聚乙烯塑膠,而且其腸道的微生物可以降解聚乙烯。二○一四年,他們的論文在環境科學領域頂尖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發表,引起轟動。
促產業化應用
此後,楊軍等人繼續研究發現,黃粉蟲可以嚙食並降解聚苯乙烯,而聚苯乙烯就是常見的白色塑膠。二○一五年,系統詳實的研究成果再次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報道。二○一七年,《自然——材料》期刊以《塑膠已經美味可餐》為題高度評價了由楊軍等工作引發的石油基塑膠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
楊軍說,今後他們將繼續開展塑膠生物降解功能基因和關鍵酶方面的基礎研究,同時從酶工程和材料加工等方面加快產業化應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認為,這是近年來環境科學領域最大突破之一,為解決全球塑膠污染問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