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水產藍鰭吞拿檢出重金屬
【本報訊】據中央社台北十八日消息:綠色和平表示,壽司及刺身慣用的黑鮪魚(藍鰭吞拿魚)、大目鮪(大眼吞拿魚)及鰻魚瀕危應該停售,曾說會逐步淘汰的三井仍售,故購樣八件黑鮪魚片,都驗出甲基汞,但全合台灣標準,一件超出聯合國標準。
七件超日標準
綠色和平組織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指出,今年探訪餐飲店,已獲欣葉日本料理率先承諾停售黑鮪魚、大目鮪,並會在一年內建立台灣本地漁船鮪魚供應的可追溯性系統。
她說,日本料理的三井雖曾回應願意逐步淘汰,卻仍在銷售,因而於四月二十七、二十九日選購八件三井上引水產,檢驗重金屬。
日本人的飲食,海產量較大,因此生魚片甲基汞殘留量標準是0.3ppm。循此,這八件黑鮪魚生魚片中,有七件甲基汞含量超過日本標準,分別檢出0.3、0.57、0.7、0.71、0.75、0.8及1.14ppm,但都符合台灣2ppm標準,按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1ppm殘留標準,當中則有一件不合格。另外,有四件檢出鎘含量為0.02ppm至0.03ppm,均未超標。鉛也都沒驗出。
綠色和平表示,台灣人食用海產的量比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均食量高,台灣水產的甲基汞殘留量卻比聯合國寬鬆一倍,質疑“漁業署”曾拒絕修法,當局則推算標準安全。
“漁業署”指出,日本甲基汞限值為0.3ppm,但排除鮪、旗、鰹類、深海魚介類及河川產魚介類,因為日本認為這些魚的汞來源是來自食物鏈,並非工業污染,所以日本對深海魚根本沒有訂標準。
顏寧說,水銀(汞)是有毒化學物質,在自然界會被微生物轉化為毒性較大的甲基汞,為強力神經毒素,會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有害發育中的腦部;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建議,嬰幼兒及孕婦不宜大量食用,業者應多提供食物鏈第三層的小型魚種,替代大型、瀕危物種。
顏寧也表示,購樣的產品有的沒有標明產地,只有品種與部位,也無法提供消費者了解來自哪個海域,不利瀕危產地魚種獲得市場篩選保育。
三井稱有誤解
三井餐飲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奕瑞發出聲明回應,綠色和平組織指摘三井販買黑鮪魚涉有重金屬殘留,且超過聯合國建議標準,又質疑公司採購的追溯性與透明度,“對本公司實有很大誤解”。
黃奕瑞強調,公司採購的黑鮪魚皆經合法途徑向合法廠商購買,且據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公司所採購的黑鮪魚對人體安全不致於造成傷害,消費者可安心食用。
黃奕瑞說,三井的食材採購,除按“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完成標示,採購程序與來源都具“可追溯性”,以維護消費者權益。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