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雞蛋問題

雞的產卵期
      母雞正常18週齡始可以產蛋,結束的時間需視其健康狀況。
       母雞由於日照與營養影響,只要一開始產卵,即會天天排卵、生蛋,雖然雞不交配仍會產卵,但這些雞蛋沒有經過授精,因此細胞無法分裂,也當然就無法孵出幼雞,通常在市面上買的雞蛋都是孵不出幼雞的,因為都是未受精蛋;而一般鳥類的生理機制則與雞不同,須經交配後才生蛋。
大部分的公鳥,會誘使母鳥交配,雞的交配有兩種,一種是自然交配,一種是人工受精:自然交配是公雞對母雞進行華爾茲求偶舞使母雞蹲伏後,攀上母雞背後,然後伸出生殖突起迅速對洩殖腔射精,某些育種過度的品系因為跳的求偶舞不完全或是完全不跳就強行交配,母雞不會蹲伏,因此會造成母雞受傷;人工受精是訓練公雞採精,再將採得精液稀釋過,通常授精前還會顯微鏡鏡檢,而後以實驗吸管吸起,將精液輸入母雞洩殖腔即完成。
        傳統上的雞蛋採用母雞孵化,現在則多採用人工保溫的方法孵化。雞的孵化期一般為21天,在這個時間內孵蛋的溫度、溼度都要控制好,才會孵蛋成功。母雞不但孵化自己所產雞蛋,也孵化別的雞所產雞蛋,甚至可以孵化鴨卵,由於鴨的生活習性不適於孵卵,這是鴨蛋人工孵化之外的主要方法。
        雞蛋要放在高溫的環境,如果環境溫度不夠(攝氏37.7度左右),可以用電燈泡來保溫,電燈泡一天24小時都要開著,孵出來以後也要繼續用燈泡一直到3週大。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蛋會孵不出來,幼雞也很有可能會冷死;如果有孵蛋器的話:可先設定大約39度,等到大約第18天左右,將溫度調高到40~41℃。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2014 年3月2日 星期日 澳日
教青局小學生常識待提高
全澳小學常識科技大賽之“氣壓水動力車”比賽昨教業中學舉行
氣壓水動力車賽教業培正慈幼奪冠
教局:小學生常識待提高
【本報消息】進入“I世代”,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一機在手萬事無憂。然而正因如此,小朋友缺少動手能力,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亦一竅不通。澳門小學科學教育學會為增加小學生的實作機會,昨舉辦全澳小學常識科技大賽之“氣壓水動力車”比賽,吸引十六所學校,共四十四隊學生參加。現場比賽氣氛激烈,指導教師在旁看得“肉緊”,活動熱鬧有趣又具教育意義。
實作養合作精神
比賽昨日下午二時假教業中學舉行,教青局學校督導協調員黃懿蓮,教業中學校監尹君樂、校長賀誠,小學科學教育學會名譽顧問姚汝祥等嘉賓出席活動。比賽分兩部分,首先學生需在半小時內獨立製作動力車,在這過程中各校教師不得協助。製作完成後,各輛“戰車”再分小組及兩校聯隊競賽,最快到達終點者勝。小組賽由教業中學A隊奪得冠軍,其次為福建中學及教業中學B隊;兩校聯隊冠亞季軍分別為培正中學A隊及慈幼中學A隊、教業中學A隊及菜農學校、福建學校和澳門坊衆學校B隊。
氣壓水動力車運用到摩擦力、氣壓、空氣動力等科學原理,澳門小學科學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黃烈老師表示,學會根據教科書內容設計比賽,認為通過實作學習科學知識更切合現時教學趨勢。除了拓寬學生知識、培養合作精神外,亦希望建立平台加強各校老師交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黃烈表示,學會最初由四名志同道合的教師組成,他們在教青局教師培訓班認識,眼見本地小學教育太倚重教科書,缺乏科學知識實作活動,因此成立學會,以舉辦科學實作活動為主,冀引起更多學校及社會關注科學探究精神。學會為非牟利團體,成立時間短,活動經費及人力資源較缺乏,甚至需要成員親自操刀製作百多條車軸供學生比賽。幸現時有十多名老師一同合作,比賽才得以成功舉行。
驚訝不懂用橡筋
活動得到教青局資助。黃懿蓮亦是教師出身,讚賞老師利用工餘時間推動科學教育,指可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科研興趣。現時澳門提倡人才建澳,認為培養人才需從小做起,應及早發掘人才。他日若澳門科技水平提升,就能改變產業單一的境況。指出本澳教師培養學生實作學習的教學能力有提升空間,教青局在教師培訓及教育基金都有着力推動,加上課程改革,期望科學教育以培養實作能力先行,不提倡讀死書及光碟教學。






黃懿蓮稱,通過比賽才知道有小朋友連用橡筋紮工具也不懂,深感驚訝。小朋友自理能力低父母有責任,除把教導小朋友的責任轉嫁給工人外,又過分溺愛子女,忽視了實務經驗對其學習的重要。“做家務好重要,例如洗下碗就會知道浮力,孭書包可以知道重力。”做家務的小朋友懂得的冷知識比其他同齡人多,對學習亦有好處,呼籲家長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