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3月2日 星期日 澳日
教青局小學生常識待提高
全澳小學常識科技大賽之“氣壓水動力車”比賽昨教業中學舉行
氣壓水動力車賽教業培正慈幼奪冠
教局:小學生常識待提高
【本報消息】進入“I世代”,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一機在手萬事無憂。然而正因如此,小朋友缺少動手能力,甚至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亦一竅不通。澳門小學科學教育學會為增加小學生的實作機會,昨舉辦全澳小學常識科技大賽之“氣壓水動力車”比賽,吸引十六所學校,共四十四隊學生參加。現場比賽氣氛激烈,指導教師在旁看得“肉緊”,活動熱鬧有趣又具教育意義。
實作養合作精神

比賽昨日下午二時假教業中學舉行,教青局學校督導協調員黃懿蓮,教業中學校監尹君樂、校長賀誠,小學科學教育學會名譽顧問姚汝祥等嘉賓出席活動。比賽分兩部分,首先學生需在半小時內獨立製作動力車,在這過程中各校教師不得協助。製作完成後,各輛“戰車”再分小組及兩校聯隊競賽,最快到達終點者勝。小組賽由教業中學A隊奪得冠軍,其次為福建中學及教業中學B隊;兩校聯隊冠亞季軍分別為培正中學A隊及慈幼中學A隊、教業中學A隊及菜農學校、福建學校和澳門坊衆學校B隊。

氣壓水動力車運用到摩擦力、氣壓、空氣動力等科學原理,澳門小學科學教育學會副理事長黃烈老師表示,學會根據教科書內容設計比賽,認為通過實作學習科學知識更切合現時教學趨勢。除了拓寬學生知識、培養合作精神外,亦希望建立平台加強各校老師交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黃烈表示,學會最初由四名志同道合的教師組成,他們在教青局教師培訓班認識,眼見本地小學教育太倚重教科書,缺乏科學知識實作活動,因此成立學會,以舉辦科學實作活動為主,冀引起更多學校及社會關注科學探究精神。學會為非牟利團體,成立時間短,活動經費及人力資源較缺乏,甚至需要成員親自操刀製作百多條車軸供學生比賽。幸現時有十多名老師一同合作,比賽才得以成功舉行。
驚訝不懂用橡筋

活動得到教青局資助。黃懿蓮亦是教師出身,讚賞老師利用工餘時間推動科學教育,指可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科研興趣。現時澳門提倡人才建澳,認為培養人才需從小做起,應及早發掘人才。他日若澳門科技水平提升,就能改變產業單一的境況。指出本澳教師培養學生實作學習的教學能力有提升空間,教青局在教師培訓及教育基金都有着力推動,加上課程改革,期望科學教育以培養實作能力先行,不提倡讀死書及光碟教學。

黃懿蓮稱,通過比賽才知道有小朋友連用橡筋紮工具也不懂,深感驚訝。小朋友自理能力低父母有責任,除把教導小朋友的責任轉嫁給工人外,又過分溺愛子女,忽視了實務經驗對其學習的重要。“做家務好重要,例如洗下碗就會知道浮力,孭書包可以知道重力。”做家務的小朋友懂得的冷知識比其他同齡人多,對學習亦有好處,呼籲家長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